中国文明网总站

陕西清涧:最大年龄74岁 这支老年志愿队温暖了一座城

  位于晋陕大峡谷西岸的塞上名城清涧,自古以来即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久以来便以“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享誉全国。如今,在这里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她们本应“接受帮助”,却总是“帮助别人”,为留守老人、儿童义务上门理发,在偏远乡村组织演出、义诊,捐资捐物、帮扶慰问特困户,她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成为古城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来自“银发志愿者”的光与热

  这是一张随手拍摄却感动了很多人的照片——图中满头白发正在为山村留守老人理发的,是清涧县“乐施德”志愿者协会的义务理发志愿者,73岁的石台寺村民任玉莲。在回乡走亲戚的途中,她无意中看到邻村两位留守老人由于无人照顾,须发不整,任玉莲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理发工具,就在路边为两位老人开始义务理发。

  任玉莲年轻时是一位优秀的裁缝,后来又学会了理发技术,在加入志愿者协会前,她已经为本村和邻村的乡亲们义务理发十多年,坚持连续4年为78岁的脑梗后遗症患者刘宏岗夫妇免费上门理发。加入协会后,她的理发工具包时刻都带在身边,骑着她的小电动三轮车,走到哪里志愿服务就到哪里,村民们一些小的缝缝补补也经常找她帮忙。这位热心肠的七旬老人的总是说:“人老了,闲着也是闲着,今天我为别人服务,将来也会有人为我服务,再说协会人多热闹,能为大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充实、而且快乐。”

  平均年龄62岁的“高龄”志愿者

  61岁的惠春红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精力充沛、风风火火,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位清涧县“乐施德”志愿者协会的创始人,几年前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2017年6月惠春红突发脑出血,在ICU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了半个月,险些丧命。后来经过医院的精心救治和家人的悉心照料才逐渐康复。经历了这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后,这个曾经开过饭店、经营过粮油店的农村老太太,回想起生命中曾经帮助和扶持过她的人和事,感慨良多。惠春红感到仿佛获得了新生,心里暗暗地决定,将人生余下的岁月,全力投入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去。

  为老年人义务理发的惠春红。

  2020年4月,惠春红和任玉莲等几位热心公益的人士共同创办了清涧县乐施德志愿者协会,为了给协会提供义务理发场所,惠春红收回了自家本来用于出租的门面房,又邀请了几位专业的理发师,常驻协会提供义务理发服务。她的热心善举感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同学、邻居,大家都积极加入协会。家人更是老少齐上阵帮助她开展工作, 80多岁的老母亲忙里忙外,给大家端茶递水生火做饭,老伴儿每天骑着摩托车为理发店送水。

  作为协会会长,惠春红一心扑在协会事业的发展上,想尽一切办法为会员中生活困难的人员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协会能够长久、规范发展,多次自费到省市县相关部门咨询,寻求帮助指导;春节期间她自掏腰包,做了一大堆土猪肉、黄米馍馍、油馍馍、黄软米油糕等地道土特食品回馈爱心人士、鼓励志愿者。她对协会会员们说:“公益路上还是好人多,我们要有信心,一直干到干不动的那天”。

  在惠春红的带动下,协会会员已经由初创时期的十几人发展壮大为160多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74岁,协会成员平均年龄62岁。针对老弱病残、留守儿童等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以义务理发及帮扶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活动。协会志愿者们不分酷暑严寒、走村串巷,为城乡老百姓义务免费理发;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免费上门理发100余人次, 截止2021年7月底,在册登记的免费理发人数已达12630余人次。协会长期定点理发,早八点至晚八点随叫随到无休假,有专业理发师值班。

  “从被人帮助到帮助别人,我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74岁的呼巧玲是协会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但她每天从早到晚坚持在协会义务理发,常年有病的老伴非常支持她参加协会活动,还每天催她早点去,“不能叫理发的人等咱”是老伴“督促”她的口头禅。她常说“来到这个协会感觉更有精神了,每天跟大家一起为老年人做点善事,高兴、快乐!”。

  73岁的任玉莲和74岁的呼巧玲被大家称为“最美志愿者”

  协会志愿者王军既是理发师又是专职摄影师,是协会公认的顶梁柱。他在协会年龄最小,又是男同志,任何难事、劳累事他都抢着干,骑着摩托车忙前忙后。2020年春节,由于患有脉管炎的李卫明老人和老伴行动不便,出不了门,理发很不方便,王军便主动上门为两位老人理发,让他们过了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此后他便长年坚持为这老俩口义务上门理发,老李亲笔给县文明办写信:“王军实在是当今时代的身边好人,他的无私奉献是当代的活雷锋,值得大家学习”。

  为年过八旬的李卫民夫妇上门免费理发。

  有时遇到一些流浪乞讨或精神、智力障碍人员,王军觉得这些人也是需要关注关心的社会弱势群体,虽然为这些人理发时工作难度很大,但王军总是主动请缨,有时还要自己拿上小礼物、或者给上几块钱,像“哄小孩”一样,好话哄上大半天,才能完成理发。慢慢地,这些人也和志愿者们熟悉起来,还说:“王军理发好,以后还要他!”

  协会坚持常年帮扶石太寺小学的留守儿童,为孩子们义务理发。

  自加入协会以来王军舍小家顾大家,除了当起免费理发师还扛起自己的专业摄像机免费记录公益故事,整理保存宣传资料,为协会公众号日夜忙碌。空闲时间他还带动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唱红色歌曲、扭秧歌,大家开心地叫他“妇女主任”。

  协会特邀市老医协专家义诊。

  协会文书惠晓玲每次下乡回来连夜撰写活动简报,还为协会编写了会歌《咱乐施德人》、《志愿服务最光荣》,由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道情传承人谢冬莲作曲、演唱,鼓舞、激发志愿者们的公益热情。

  志愿者刘福胜为协会12位理发志愿者们购买了2000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退休教师刘芬芳为协会捐赠了立式空调、秧歌演出服装道具和1000元活动经费;省人大原代表刘霞为使协会能够长期发展,出谋划策,为协会注册了“陕北乐龄老作坊”品牌,希望用陕北清涧特色产业,打造慈善济困品牌,支撑协会长期发展并带动会员再就业,还为协会捐赠了10套工作服;会员居时进为协会积极协调榆林市老年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在志愿者协会设立了老医协会“基层工作站”……类似这样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激励着协会的会员们。

  协会走进绥德郝家桥,为村里26名留守老人免费理发。

  谈起从事志愿服务这些年来的感受,惠春红说:“从被人帮助到帮助别人,我找到了幸福的源泉。老年人要有事做,更要有自己喜欢的事做。我喜欢志愿者工作,更享受这个充实、快乐的过程。我想,我的后半生是离不开志愿服务工作的,因为它可以滋养人的精神,当你积极向上的时候,你就发现自己有用不完的能量。”

  志愿者们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冬莲带领下边“义剪”边义演。

  根据最新统计数字,目前陕西省老年人口已超700万,预计到2022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20%左右,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面对“我该如何度过老年生活”的自我追问。似乎在人们印象中,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就应该好好享受清净的晚年生活,可清涧县这支由老年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让我们看到了度过老年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在这支特殊的“高龄”志愿者队伍里,年龄和时间好像失去了魔力,他们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这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老农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县乡的各个角落,头发花白的他们做起志愿服务却个个精神矍铄, 在走向老年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生命形态是饱满的,他们用自己的“余热”,始终温暖着家乡。(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