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大型秦腔上演:现代戏《李仪祉》

  大型秦腔现代剧《李仪祉》,将于10月4日在北元集团职工活动中心演出。

  该剧反映了我国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在德国留学八年,不羡高薪,依然回到祖国,绘制八惠图,创办水利学院,培养水利科技人才,毕生致力于水利事业的追梦历程。

  故事是从李仪祉学成回国拉开帷幕。码头上是他与他的恩师恩格尔斯和同学丽丝挥泪告别的情景。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他的恩师,毅然回陕,百里勘探。可遇到的是,千里干旱,民不聊生。为了治理泾河,他竭尽全力,却受到省主席刘镇华的责难。后在南京办学,培养了千百个水利人才。杨虎城主陕,支持治水。李仪祉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修成泾渭,继而治洛,剧情曲折动人,有与昏官的冲突,有亲情的纠葛,有历尽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拼搏,撞击出了爱国主义情怀,战胜千难万险的毅力,爱大家忘小家的不尽情结,鞠躬尽瘁、造福于民的决心。剧作以大张大合的气势,张扬正义的气派,让人物在他为人民造福的命运中不断搏击,并在冲突中磨亮了英勇不屈的个性。剧作高举科学兴国的大旗,唱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1915年毕业于德国皇家工程大学,绘制八惠蓝图,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1922年,出任陕西水利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亲自主持建设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树立了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对如何治理黄河,悉心研究,把西方的水利科学知识和我国传统的水利科技相结合,写下了治黄论文40余篇,水论186篇。其严谨的科学求实态度、爱国忧民的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的意志,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