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涅槃重生:昔日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省供销合作总社杨效宏主任,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讲话

副市长张海峰致辞

  编者按:

  4月20日至21日,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榆林召开。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杨效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张海峰致辞。全体参会人员在神木、榆阳区和榆林城区,参观考察了榆林供销系统改革示范先进单位。

  这次大会,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和省委10号文件精神,继续深化供销系统改革的一次重要部署会,同时也是对全省供销系统的改革先锋——榆林供销社经验向全省介绍的推广会。

  供销社,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名字,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近年来,作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联系点和全省唯一的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榆林市供销社系统,扎根农村、面向市场,在改革创新中寻找发展的新支点,为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不少农民群众感叹“供销社又回来了”。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回应新形势下的“三农”所望,榆林市供销社系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榆林供销的改革成果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认可,连续三年市供销社被省供销社评为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荣获“全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

  供销社的根在农村

  让农村人享受城里的购物环境

  4月19日上午8点,位于榆阳区小壕兔镇的供销社农村智慧超市迎来了第一拨客人。一位老大娘告诉记者:“以前要买点儿‘好东西’要上供销社。现在年纪大了,供销社把超市开在了家门口,我们信得过供销社!”这家超市是榆林市供销合作社按照总社王侠主任提出的要让农村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消费购物环境的具体指示,牵头组建的36个农村智慧超市中的一个,主营日用百货、生产资料等农民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商品,因价格便宜、质量可靠,深受群众欢迎。

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榆林召开 

张海峰调研市生产资料公司,检查化肥生产和储备工作 

  2013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对榆林市供销社作出重要批示:榆林的供销工作不能满足于做陕西的排头兵,要在全国范围内排上名、挂上号。2014年,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开始试点,榆林市供销合作社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同年4月,省供销社将榆林市供销社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市。三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发11号和陕发10号文件决策部署,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系统实现销售61.59亿元,利润1408万元,资产总额突破8亿元。

  社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走进榆林市基层供销社的任意一家农资店,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榆林市政府补贴化肥供应点”的横幅。榆林市供销社主任贺定森说:“我们在全市农资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2%,老百姓买化肥只认供销社。榆林市供销社直属的生产资料公司,从2007年开始,每年承担15万吨的市政府补贴化肥组织供应和7万吨淡季化肥储备任务。每吨化肥为农民补贴150元,年补贴资金达到2250万元,有效平抑了榆林化肥市场价格,每年为农民节约投入近5000万元。2017年4月20日,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榆林召开,全省10个地市供销社、1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20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的负责人,参观了榆林市供销社直属的榆林市生产资料公司的测土配方科学施肥项目。为了贯彻国家关于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政策要求,2016年初,公司联合科研院校和原料生产厂家,自主研发“兴农利丹”新型掺混肥料,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既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施肥污染,又提高了粮食产量。目前,3000多平方米的测土配方专用肥生产厂房和测土配方肥专用生产线和硫酸铵造粒专用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使用,年产量达15000吨。最近出台的《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榆发[2017]4号)明确指出:要减少传统化肥使用量。市政府将对有机肥+无机肥每吨补贴600元,并按照每年增加1万吨的比例,逐年增加。

  榆林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贺定森告诉记者:“供销社的企业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企业更贴近基层,更贴近农民,更能把握农民的需求,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全系统的社属企业,特别是市社直属企业,一定要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和抱团发展,下大力气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榆林市供销社全力支持社有企业做强做优。改组前的榆林兴丰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从运行“榆林市供销社蔬菜直通车”起家,在全市拥有35个平价蔬菜直销厅,以低于市场价15—20%的价格,从事鲜活农产品流通业务,由于经营业务单一,流动资金少,一度时期,公司运营出现了困难。2014年,市社积极争取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投资入股,共同组建了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榆林兴丰物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首家省市两级供销社上下联合的社有企业。据总经理马鹏飞介绍,在省集团的带动下,公司目前业务范围扩大到农村日用百货配送、鲜活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大板块,拥有服务网点600余个,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供销社企业的“公益色彩、市场色彩、行政色彩”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榆林市供销社按照社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思路,实行供销社主导+企业运行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确立了集团化发展战略。三年多来,先后出资3.6亿元,在神木、榆阳、府谷、横山、靖边和定边等六个县区组建供销企业集团。截至2016年底,全系统社有控股企业达到32家、从业人员1300余人,社有资产净增2.6亿元。

  基层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曾几何时,榆林全市基层社亏损严重、阵地萎缩、功能弱化,覆盖面不到30%,严重削弱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能力,影响了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综合改革以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加大基层工作考核权重,按照退出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提升改造,全力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神木县中鸡供销社主任王林祥是一位“老供销”,从17岁开始站柜台,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40个年头。2015年,中鸡供销社在“新网工程”(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资金扶持下,修葺一新。王林祥和供销社的职工们,率先离开三尺柜台,跟着农民下地,帮助农民给农作物治病,丰收以后还要帮他们把农产品卖出去。改造后的中鸡供销社,由过去单一的“卖货”,俨然变成了为农服务的综合中心,增加了网上资料查询打印、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农业市场信息咨询、植保服务、新品种推广、婚丧嫁娶等接地气的服务项目。

  2016年,市政府启动了榆林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工程。每年投资2600万元,对基层供销社按照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供销智慧超市、农产品购销、农资供应、仓储物流等六大功能兼具的标准进行改造。尔林兔、四十铺、镇川等一大批改造后的基层社成为全系统基层社建设的标杆。在很多乡镇,出现了“最漂亮的建筑是供销社、最热闹的经营活动在供销社、和农民联系最密切的单位是供销社”的喜人现象。

 

市供销社主任贺定森在现场会,向参会代表介绍榆林供销改革经验  

市供销社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中省市关于供销改革文件精神,立足实际,确立改革方向,制定“追赶超越”目标 

市供销社负责人深入榆阳区补浪河马铃薯种植基地,调研测土配肥工作 

榆林供销在榆林城区河滨公园开设供销E家农特产展销中心,大力推广榆林优质土特产品 

  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建立各类经营服务网点2334个,其中,农资供应网点368个,日用消费品网点522个,烟花爆竹配送网点19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33个,农家店215个,农贸综合市场24个。服务网络延伸到全市156个乡镇,服务和带动农户11.5万户。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基层供销社成为了全系统业务增长的重要一极。

  联合合作机制凸显活力

  2017年4月21日,靖边县正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资金互助服务窗口人头攒动,15家专业合作社的代表分别带着自己的担保人和银行的诚信记录证明,在联合社资金互助社贷到了3万元至40万元不等的春耕生产资金。正丰联合社是一家由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榆林市供销社、靖边县供销社共同联合14家专业社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营范围涵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农产品全产业链。联合社将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注入的2000万元资金和成员社入股联合社的出资集中管理,成立资金互助社,按照不吸储、不放贷、封闭运行的原则,对成员社在原材料收购、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资金帮助。

  近年来,榆林市供销社通过多种方式领办、创办了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产品和产业相互关联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利益共享等方式,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重点探索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之间开展资金互助、技术互助、项目互助。用一张大牌不算大,抱团组合定胜局的思路引领联合合作。截至目前,全系统共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368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9个,入社专业社达105家,入社农户达到1.2万户,社员出资额达到5.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9.2万户。

  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随着电商大步进军农村市场,供销社也正被这股浪潮所席卷,以往的“三尺柜台”正悄然变为标准化门店和看不见的物流网络。

  “电子商务办公区、物流配送区、电商培训室、线下产品体验馆、创客空间”,走进榆阳区供销社大才电子商务公司的大厅,记者注意到,五大专业平台在这里同时运行,榆林优质的农产品借此顺利销往全国市场。在这里,本地特色产品、优质农产品、旅游文化产品都通过电子平台展示、推介和销售,仅2016年“双11”一天时间,这个只有10余个年轻人的公司就创下了单日销量16.9万元的纪录。

  位于神木县东山路的陕西兰花花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在供销社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从2012年开始,先后借助淘宝商城、工商银行融e购平台、有赞微商城、中国邮政邮乐购平台和中国建设银行善融商城等五大电商销售平台,带动传统农产品的销售,将本土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2016年五大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达890万元。

  按照汪洋副总理关于“供销合作社要在农村电商领域成为能够抓在手上的国家队”指示精神,2016年,榆林市社与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及部分地市共同投资成立了陕西省供销电子商务集团、榆林市兴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商务主管、供销主抓、企业主办的原则,采用相互交叉股权投资的新模式,形成了全省供销社系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盘棋”的格局。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已建成“榆林供销E家”市级电子商务平台和“榆林优选”“供销e农”等县级电商平台。2016年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达2300多万元。榆阳区“大才电子商务公司”和靖边县“供销联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头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精准扶贫再立新功

  春耕在即,子洲县苗家坪镇三丰粮油公司的院子里,十几辆满载黄豆种子的三轮车整装待发。作为供销社产业精准扶贫合作企业,三丰粮油公司分三路人马,跑了七八个乡镇的61个村子,走街串巷、进村入户,高价收购黄豆近100吨。到了秋季,贫困户产出的黄豆全部由三丰公司回收,每吨在市场价的基础上额外补贴100元。

  靖边县东坑镇鑫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领办的正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成员社之一。合作社首创的“借鸡下蛋”产业扶贫模式受到了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杨效宏的高度赞扬。据正丰联合社理事长张耀霞介绍,合作社免费为130户贫困户发放蛋鸡10000只,通过集中圈地散养的方式,可以带动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元。

  2016年以来,市供销社依托集团公司承担的产业精准扶贫任务,将原本由政府拨付给各县区的财政扶贫资金,委托供销集团和市供销社代为持股,投放到产业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使财政资金变成资本,由这些企业或合作社相应承担一定数量的脱贫攻坚任务。通过订单种植、优化农田设施、垫付农资、产销对接、吸纳用工、电商扶贫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1471户、贫困人口4676人,实现户均增收1476元、人均增收467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历了改革的阵痛,榆林市供销社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满怀豪情的榆林供销人正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阔步走向新的征程,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为农服务”新篇章。(图/文 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