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定边:铭记历史 长征精神薪火传

长征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

铁角城是红军陕甘支队右路军挺进陕北的第一站

  作为长征途经榆林的唯一一个乡镇,定边县张崾先镇当地群众对长征、对红军的深厚感情深深打动着人。

  铁角城下,陕甘支队右路军长征入陕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大路塘畔,贺渠村人对革命先烈的守护还在世代相承;而那座巍然矗立于罗崾先的长征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更是寄托着张崾先镇干部、群众对长征最朴素的感情,对烈士最崇高的敬重,以及对长征精神的薪火传承……

  铁角古城 长征故事至今传 

  1935年10月17日,在陕甘支队左路军(一纵队)由木瓜城启程,辗转抵达左崾先、牛圈圪坨一带宿营的同时,由彭德怀、叶剑英率领的右路军(二、三纵队),也正由艾蒿掌(甘肃省华池县)动身,经章桥村进驻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的铁角城村一带。

  至此,跨越长征万里行程的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属部队改编而成)全部力量,已悉数站在了陕北这片红色的热土之上。而铁角城,这座已沉寂千年的北宋军寨,也由此揭开了长征历史丰碑上的光辉一页。

  65岁的定边县铁角城村村民董生堂,幼时曾听父亲董发玉(现年90岁)讲述过一些红军于铁角城宿营的故事。“当年红军队伍到达铁角城后,就在村东药王洞所在的九龙山山脚一带宿营,彭德怀、叶剑英等则在药王洞中过了一夜。”董生堂说。

  《叶剑英传》一书也详细讲述了发生在铁角城的战斗场景:初到铁角城的后卫部队与尾随的国民党第八师(师长陶峙岳)骑兵团交火,正当彭德怀和叶剑英商讨对敌策略时,一名敌军骑兵操起马枪瞄准了叶剑英。千钧一发之际,彭德怀高喊着:“大叶,危险”,随即将叶剑英按倒在地上。就在此时,一颗呼啸的子弹从叶剑英的头上飞了过去,打得身后的庙墙沙土飞溅。

  “当年,躲进山中的村民中,还有人看到药王洞前的大树上拴着三匹马,一黑一白一红。大家都猜想说,那一定是彭老总和叶剑英的坐骑。”80岁的华池县铁角城村村民章贵科说。

  贺渠村民 世代守护烈士墓 

  为彻底“割”掉敌骑兵团这条令人厌恶的“尾巴”,毛泽东综合分析敌情,决定在牛圈圪坨到铁边城(今属吴起县)之间布下一个“口袋阵”,欲一举全歼敌骑兵团。但由于敌军龟缩不前,这场战役的意图未能实现。

  根据当时的作战部署,二、三纵队10月18日便离开铁角城,沿八道峁、姚湾梁、赵崾先、铁山峁、大路塘(均属张崾先镇)一线疾进。但队伍在经过大路塘时,遭遇国民党飞机轰炸,三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一名掉队的战士也被地方反动势力杀害。

  贺渠村党支部书记贺培珍告诉记者:“红军过后,贺渠村地下党员贺成学带领村民贺成元、贺成德、孙智财等人,悄悄将牺牲的红军战士就地安葬。1966年,村民贺成有、马建库、方聚魁等又将当年匆忙埋葬的红军遗骸找出,另葬于大路塘并修建了无名烈士陵园。”

  75岁的贺明山曾参与无名烈士改葬活动,也是当前陵园唯一的看护者。而他的父亲贺成元,正是首次安葬红军的人员之一。“这些牺牲在异地他乡的红军战士,是革命的功臣,守护烈士英灵是我应尽的职责。”贺明山说。

  时至今日,每逢清明,贺渠各个自然村的村民都会自发组织起来,集体到烈士陵园扫墓。“这个习惯在贺渠村已经延续了很久。在很多人眼中,这四位无名烈士就像家人、长辈一样。我们会将这一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让贺渠的子子孙孙永远铭记革命先辈和长征精神。”贺渠村村委会主任赵志会说。

  红色教育 长征精神薪火传 

  张崾先镇政府以北500米的闫铁公路西畔,一座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已然成为该镇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早在2013年,镇党委便开始了红军长征无名烈士陵园的筹建工作,经过多方努力,2015年该陵园正式建设完成。”张崾先镇政府干部艾勇年说。

  据了解,陵园建设筹备期间,张崾先镇党委曾就用地问题征求过张崾先村民的意见。“原本预计大家的意见很难统一,没想到过程却特别顺利。不少村民还表示,牺牲个人的一点利益,为革命先烈们做些事情,值得!”张崾先村党支部书记孟庆贵说。

  “这种局面的出现也算不得意外。”据艾勇年介绍,1936年11月,从保安县(今志丹县)出发,前往甘肃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继续北上的周恩来,曾在张崾先村张元坤家借宿。解放战争时期,这里还曾是定边县委的驻地。正是世代相承的革命传统,成就了张崾先村村民“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大局意识。

  今年清明节期间,张崾先镇党员干部、工人、学生、群众均曾自发组织起来,前往陵园祭奠烈士英灵。刚刚落成的长征烈士陵园,俨然已成为当地干群学习长征精神、接受革命教育的最佳平台。

  镇党委书记刘彦璞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计划以烈士陵园为基础,建设一座‘张崾先红军长征纪念馆’,并将其作为全镇的党建文化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载体。我们希望长征精神能够真正成为全镇的主流文化,让长征精神在张崾先薪火相传。”

  有趣的铁角城 

  在没来铁角城之前,我们只知道这是定边县张崾先镇的一个村庄,当年红军长征时曾在此宿营。抵达后发现,还有更有趣的事儿:与该村相邻的一个村庄,确切地说,是同处一条街上,也叫铁角城村,却隶属甘肃省华池县乔川乡。

  “一脚跨两省”之地时有耳闻,两省两地处一街又一名却十分罕见。这自然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当即决定“自我加压”,除了完成红军长征的“正事儿”之外,再深入采访这两个村庄村民们平日的相处、生活等情况。

  “我们两个村好得像一个村。”陕西的铁角城村村主任康广说。“比一个村还好,像一家人。”甘肃的铁角城村村主任章贵平说。在立有“界碑”处的一家小卖部门口,两个村主任争相“表白”,让我们忍俊不已。据介绍,两个村多少年来因时有通婚,现在大多有着血缘上的亲属关系,红白喜事总是一块过。

  两个村世代和睦相处的事例还有很多,比方说,各有庙宇,村民们烧香献供时都不忘两头跑;由于陕西铁角城村的小学已撤并,就“跨省”借读那边的村小,从不用交分文“借读费”。但也有不同处,如:因两省在一些政策上有异,陕西铁角城村村民的收入较高一些;手机号也是各办各省的,不然出了“界碑”,还要交长途漫游费。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啊!(榆林日报 满孝勇 图片来源 榆林网)